雨水刚过,正值春耕好时节,连日来,镇宁各地群众开始抢抓农时,陆续进入春耕备耕阶段,田间地头,农机来回穿梭,农资市场,“粮草”储备充足,村落村居,农技人员送技下乡,广袤的沃野上,春耕备耕热潮涌动。
“今年种40亩长茄,30亩豆子和30亩黄瓜,3月初就开始忙着播种。”在镇宁双龙山街道新发村,肤色黝黑、满脚泥巴的张家友,让人一眼就能认出他是位地道的庄稼汉。
从2014年开始,张家友陆续流转了村民100亩土地进行蔬菜种植,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“张老板”。随着“家业”越来越大,去年老张买了台“304拖拉机”,加上家里3台旋耕机,新装备的到场让春耕的效率越来越高。
“有了这个‘大家伙’,现在一天能翻耕20多亩地,化肥种子直接打电话现订,播种后还有县里的技术人员来指导,只要后期管护跟得上,到秋天蔬菜上市时,家里预计能有20多万的收入。”张家友说。
抢抓农时的不仅是张家友,采访途中,大片的油菜花开得正艳,田间地头,随处可见翻地、施肥、播种的忙碌身影,城里的农资市场同样也迎来了销售旺季。
在双龙山街道农资店,店里化肥、农药、种子各类农资摆放整齐,前来购买农资的群众更是络绎不绝。“从春节后就开始加大进货量,目前店里储备了33个玉米、水稻品种,还有15吨化肥,遇到销售高峰期还可以直接联系公司送货。”农资店负责人陈小松说。
春耕备耕,种子尤为关键,不仅要储备充足,更要依据近两年的市场趋势储备优质、畅销的品种。
从货架上拿起一袋“泰优808”,陈小松告诉记者,根据街道村民的种植习惯,产量大、口感好的稻种近几年一直热销,今年特地增加了备货量,而除了村民信赖的“老品牌”外,店里还增加了抗病性强,产量稳定的优质良种,供农户选择。
期间,双龙山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对春耕生产物资需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,对接农资经营业主做好春耕生产种子、化肥、农药等相关农资供应工作。同时对农资市场进行了专项检查,从源头上管住农资质量,确保农民用到“放心肥”“放心药”。
镇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、副局长潘组勇介绍,今年,全县计划种植粮食27.5万亩,粮食产量预计8.6万吨,春耕期间持续加大农资储备供应,统筹全县农技干部下沉到田间地头指导春耕生产,并大力推广机械化应用,确保春耕备播各项工作有序开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