攀枝花稼旺农资行业平台现全面招商,热烈欢迎!027-87869600
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趋势
水果「盲盒」,只有惊喜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1-07-23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186
   文|螳螂财经
 
  作者|易不二
 
  今年夏天的“瓜”,吃到停不下来。
 
  这边吴亦凡的“瓜”在一连串的大快人心的品牌解约消息中吃撑之后,真正好吃的民勤20万亩蜜瓜也开称上市。
 
  “现在市场价是西州蜜二十五号每斤一块三,西州蜜十七号每斤一块钱,金红宝每斤一块一毛五。”根据腾讯新闻报道,民勤蜜瓜不仅瓜好价优,还能实现从地里到消费者家里,快至72小时新鲜送达,让消费者吃到超出期望的瓜。
 
  比起以往在太网上买水果需要放低期待,甚至还需承担运输途中腐坏的风险,这种水果新鲜送达“超预期”的转变,以后或将成为消费者的生活常态。
 
  因为,淘特正在打响一场水果行业的“内卷”之战。
 
  买水果怎么
 
  成了拆盲盒?
 
  水果是消费刚需,早在2018年水果占生鲜市场份额就已经到达了30%,市场规模直逼1.5万亿元。并且,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,满足量的需求已经不能够打动消费者,优质特色水果成为刚需中的刚需。
 
  论优质,最起码的标准应该是新鲜、好吃。
 
 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愉快的吃水果体验,尤其是网上买水果。
 
  在黑猫投诉上,以水果为关键词的投诉高达8200多条,问题集中在水果腐烂、开出虫子、以此充好以及售后差等问题。
 
  造成水果消费的这种尴尬局面,有两方面的原因。
 
  一方面,由于水果本身就是非标品的性质,导致整个行业标准化程度低,消费者对好水果没有可区分、可辨别、可体验和可感知的统一标准。
 
  毕竟,不管是天气、土壤、培育方法、采摘时节、物流运输等都会对水果的品质产生巨大影响,而影响口感的成熟度、酸甜度、脆爽度等都是一些主观且抽象的感觉。当水果难以标准化的时候,就会导致同一种水果,这次买到的可能个头小,但口感是甜的脆的,下次说不定个头大了,却是酸的软的。水果品质不稳定,让消费者买水果就像拆盲盒,从而导致投诉量暴增。
 
  另一方面,运输过程中高达30%的水果“硬损耗”,是无法保障水果新鲜好吃的行业难题。
 
  产品保质期较短,稍有不慎很容易变质,影响口感。但现阶段的水果从采摘到上架,要经过采购商、产地批发中心、销地批发中心等环节后,才能进入各个售卖渠道,来到消费者眼前。冗长的环节使得国内水果的商品果成品率只有50%到60%,流通过程中带来的损耗高达30%。而那些即便没有损耗的水果,来到消费者手中也难言新鲜了。
 
  如要改善水果损耗高、用户体验差的现状,还需解决供给两端的“三元悖论”。只有产品、价格、服务在供给端能够保证稳定的“超预期”,消费端才能享受到真正有性价比的新鲜水果。
 
  吃上新鲜水果,
 
  还得靠行业“内卷”
 
  瞄准消费者对高品质水果的刚性需求,尤其是供给丰富度相对匮乏的下沉市场更大的需求缺口,淘特直接推出“比拼多一点鲜”计划,喊出“比想要的甜更甜一点,比往常的鲜更鲜一点”的口号,走上了内卷的道路,去解决产品、价格、服务的“三元悖论”。
 
  内卷怎么卷,才能从消费者才买单?
 
  在供给端,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以销定产”。
 
  传统模式下,消费者买水果就像开盲盒,在于层层叠加的中间环节导致水果品质不稳定。这种“靠天吃饭”的模式,不仅让消费者体验不佳,也会让果农辛辛苦苦的收成却有一部分不得不折损在“路上”。
 
  淘特“以销促产”的新模式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。